读书的方法

读书的方法

  • 对于论述性书籍,选择先粗后细的阅读方式。自我解释段落的主要观点、采用的书写结构。从目录中获得思路。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。
  • 真的内化在于能够输出,输出以巩固书籍内容。输出锻炼逻辑和加强思考深度。

原文

来自: dafin 2021-10-09 11:20:50

我发现了多读书的规律 (douban.com)

进组第一帖~分享下最近发现的一个规律。

国庆期间北京下了好几天的雨,闷在家好几天,突发奇想建立一个阅读重建计划。过去读书的量确实太少了,思考了下大多数人阅读量少,可以归结为几个原因:

1.自身原因:看书的时候总是按部就班,从序言到目录到每一章按照顺序看,一本厚厚的书一般完整阅读要几个小时,如果一本书拆分成过长的时间去阅读,阅读的兴趣也很容易被搅散,另外,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去阅读,一旦书里面有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很快就被难住,从心理上很容易降低阅读这本书的兴趣,但可能这本书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你还没有看到。

2.书的原因:最近在看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》,发现有些书确实是非常经典的,有理有据,但是不代表书本身就是一个100%的好书,可能也存在着论证过程过于啰嗦、翻译不够直白、或者作者所举的例子不够普遍要理解有困难等等的问题,这些书本身的缺点会干扰阅读兴趣,但是并不代表这本书没有阅读价值。

基于以上两点,国庆期间总结出了可以提高阅读速度、重建阅读兴趣的经验:

1.【怎么稳住阅读兴趣】:先改变自己的读书顺序

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先看目录和序言,对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和整体框架有所了解,定位出自己大概最感兴趣的章节部分,可以先看最感兴趣的那部分,再去读那些剩余的部分

2.【怎么建立成就感】:“跳”起来读书,让速度变快

具体到某一章节,可以养成一种寻找框架的习惯,一般而言,如果不是小说类的书籍,一般章节段落都是由【论点】和【论据】构成。

【论据】是文章当中最丰富篇幅最多的部分,作者会用自己的逻辑、例子去穿插丰富起这部分,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去解构识别论据和论点,学会“跳”起来去读书。如果一些论点你已经能接受,那么论据部分就可以略过,不用太花精力去理解,对于一些你读起来觉得很新鲜独特的论点,论证过程就可以细细研读

另外, 阅读的时候可以不必爱惜书本,可以拿起一支笔,把论点部分画出来,一些不错的案例也可以圈起来。这么做的好处是,如果第一遍的粗读不够过瘾,第二遍要精读的时候就会比较有的放矢

通过摸索书的框架和每一部分的中心思想,可以帮助你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,真正掌控一本书,而不是被书吓跑

3.【读什么书】

本人是媒体工作者,毕业两年,我觉得毕业之后依旧是需要终身学习的阶段,尤其是我们这种工作性质,书籍的选择我觉得有两个维度。一个是和工作专业相关的,能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书,这些书的阅读能够对工作产生帮助,也是成就感的来源之一;第二部分是【见识扩展】类;第三类的自己感兴趣的类型。这部分要论述比较复杂,之后有兴趣再展开

4.【读书之后的沉淀】:及时输出

以前的习惯就是读完了就读完了,没有留下任何东西,但其实阅读是需要有成果的,这样可以鞭策自己继续保持阅读,并且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。所以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最好可以做一个豆瓣标记,或者做一个笔记去输出自己的看法。

附上几天前的一个思考:【 我是怎么缓解信息焦虑症的?

https://www.douban.com/group/topic/247194281/?type=rec#sep

入组第一贴受到了大家的肯定!好开心呀!以后继续发一些自己的观察,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多思考多交流呀!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.